主持人语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中国共产党人所讲的初心和使命,其基因就蕴含在《共产党宣言》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种原则和方法注重的是坚持和发展的辩证法,即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为此,我们约请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谈了各自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
纪念《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有效方式,就是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宣言》的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宣言》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宣言》加以继承和发展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坚持人民立场始终如一
这是“政治立场”上的始终如一。
我们首先要关注《宣言》所持有的人民立场。理解和把握《宣言》,要把相关的“七篇序言”、正文和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等联系起来,把它们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首先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强调:“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是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又强调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显然,《宣言》是为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立言”的。
没有《宣言》,就不会有共产党,也不会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宣言》所确立的人民立场。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强调,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的发展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要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始终如一
这是“基本观点”上的始终如一。
恩格斯在1883年写的德文版序言、1888年写的英文版序言中一再强调: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观。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是:社会结构是每一历史时代的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其实,还有一个基本原理虽然未明确表达出来,但贯穿于整个《宣言》之中,这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正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导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来分析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第一,注重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来分析、指导中国改革。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问题倒逼改革,改革是要解决问题的。改革所解决的问题,核心是解决影响当代中国发展命运的“命运性问题”。正因如此,我们强调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第二,注重运用历史发展过程原理来分析、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不同发展阶段,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其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当前我们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根本任务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第三,科学运用《宣言》中的革命原理,注重以党的彻底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要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对《宣言》革命精神的坚持和发展。
坚持唯物辩证法始终如一
这是“辩证方法”上的始终如一。
《宣言》处处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一是《宣言》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宣言》运用历史尺度,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即“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这是“资本”对“创造生产力”的作用。同时,《宣言》又运用价值尺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指出它把人们的关系“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二是《宣言》坚持“物的依赖”和“自由个性”的辩证统一。《宣言》强烈批判了资本对劳动、对无产者、对活动着的个人的统治。同时,《宣言》又力求建立这样一种理想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在实质上是强调由资本逻辑走向人的逻辑。三是坚持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主体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宣言》根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结论。同时《宣言》又强调,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全世界无产阶级要联合起来对资产阶级进行斗争,认为这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四是坚持批判和建构的辩证统一。《宣言》力求在批判“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世界中建立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基本原则的新世界。这是坚持“在批判中建构、在建构中批判”的有机统一。五是《宣言》还坚持知和行的辩证统一。它既运用唯物史观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使共产党人认识到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进而认识到自己所要肩负的历史使命,此谓“知”。同时又强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对资产阶级统治进行不懈斗争,此谓“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唯物辩证法和辩证思维来处理一系列矛盾问题,注重一系列矛盾双方的结合,这些“结合”主要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这些“结合”处处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和辩证思维。
坚持历史使命始终如一
这是“历史使命”上的始终如一。
《宣言》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它高高举起的是共产主义伟大旗帜,确定的是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追求的崇高目标是无产阶级解放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且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基于此,《宣言》强调共产党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并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中国共产党从登上中国历史舞台那一天起,就始终肩负起应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这一道路的征程中坚持革命精神;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执政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强调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始终如一
这是“科学态度”上的始终如一。
在《宣言》的七篇序言中,最鲜明的一个亮点,就是他充分表达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待他们自己所著的《宣言》的态度。他们强调:“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宣言》中的一般原理和原则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坚持;《宣言》中的一般原理和原则只有在实际运用时才能显示其价值、意义和生命力;在实际运用基本原理时,一定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具体实际;只有遵循唯物辩证法,这种结合才能既使基本原理指导实际,又能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否则就会走极端,要么走向教条主义,要么走向狭隘的经验主义或主观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这种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品质,为我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了标杆。
中国共产党人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始终强调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大力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他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邓小平强调,老祖宗不能丢,但要讲新话。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上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又注重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