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丰 碑 ——中国共产党在浙江百年百名英烈:谢文锦

[ 返回 ] 点击数:
6195
发布时间:
2022/8/7

         谢文锦(1894—1927),又名文近,字炯霞。1894年,谢文锦生于浙江省永嘉县潘坑的一户农民家庭里。谢文锦7岁时,父母亲将他送到岩头(永嘉县较大的一个集镇)姑父家里,在岩头普安寺私塾里念书。塾师郑纪恒是当地最有学问并受人尊敬的老先生,他把谢文锦视为自己的得意门生。后来,郑纪恒创办了一所广化高小,谢文锦也转到该校读书。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使富有理想的少年谢文锦受到鼓舞,他怀着美好的希望,从楠溪山乡来到浙南名城——温州(当时的永嘉县城),考入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就读。不料进校不久,他和楠溪山乡来的其他农家子弟,就受到几个学霸豪绅的歧视和欺凌。血气方刚的谢文锦气愤不已,便据理驳斥对方的谬论,结果却被校方以“思想激进”的罪名开除出校。当时,他的同乡挚友胡公冕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现杭州第一中学)任教,谢文锦就来到杭州,经过插班考试,进入第一师范学习。

 1917年,谢文锦从第一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主办岩头高小(现永嘉县岩头中心小学)。他聘请进步教师,选用进步课本,热心教育培养学生,并且同乡间恶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受到当地群众的赞扬。

谢文锦虽身在楠溪山乡,却时刻关注着全国政局和世界风云。他经常同在杭州、上海的师长和学友联系,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并在师生中宣传革命思想。后来成为著名革命烈士的金贯真、李得钊等,都是他所主办的岩头高小的学生。

 1919年,谢文锦离乡赴沪,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在陈独秀主持的《新青年》杂志社工作。1922年,谢文锦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夏天,他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大)学习,同期入校的还有刘少奇、萧劲光、任弼时、罗亦农、任作民等。稍后,在法国等地勤工俭学的肖三、赵世炎、王若飞等也进入东大中国班学习。谢文锦在东大学习时很活跃,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1923年,谢文锦随同苏联顾问鲍罗廷回到中国,担任中共中央秘书。他作为翻译和党中央工作人员,在广州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贡献。

 1924年5月,党中央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更广泛地建立党的组织。这年秋天,谢文锦受命回乡,宣传革命,发展党团员,组建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他在永嘉城区(现温州市区)和楠溪(现永嘉县的岩头、岩坦等区),向工人、农民和知识青年进行革命宣传。他运用访亲会友、邀请座谈及大会演讲等形式,阐述我党的纲领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他以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人们看到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他还深刻揭露、斥责军阀政府卖国求荣及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罪行。他在温十师、温女师演讲时,听者甚众。一些听过他演讲的老人,回忆当年听讲时的情景说:“谢文锦平易近人,学识渊博,演讲生动、有力,当时大厅里所有听众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听后很受教育。”

 1924年冬至1925年春,谢文锦在温州亲自介绍了30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事前,他对这些发展对象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察,写了鉴定意见上报中央。现在中央档案馆里,还保存着他当年写给中央的有关介绍入党入团对象情况的汇报。

 中共温州独立支部建立后,直属党中央领导,后属上海(江浙)区委领导。谢文锦被调到上海从事工运工作后,仍然经常关心、指导“温独支”工作的开展。他还通过轮船茶房,经常从上海给“温独支”成员郑恻尖、金贯真、李得钊等送文件和革命书刊。

 1925年4月,《新青年》杂志纪念列宁专号刊登了谢文锦的文章《列宁与农民》,此文后来被毛泽东主持的第6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选为教材之一。谢文锦在这篇文章里,系统介绍了列宁关于农民问题的学说,对我党认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起了很好的作用。

 1925年5月,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当时谢文锦正在上海,担任上海总工会总务科副主任(总务科主任是刘少奇)。他和李立三、刘少奇、刘华、汪寿华等一起,发动和组织工人群众进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在群众大会上他经常发表演说。9月,谢文锦成为上海总工会中共党团成员之一。1926年4月,任中共上海区委委员,在这前后他还担任过中共曹家渡和杨树浦两个部(即区)的部委书记。同年7月,党中央派他担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他在上海、南京、江苏、浙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革命工作,还参加了上海的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他勇敢机智,坚定沉着,在党和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

 1927年2月9日,上海区委全体会议讨论江浙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决定组织政治问题、工人问题、提案审查问题等几个委员会,并由谢文锦、华林、张佐臣、罗亦农四人组成提案审查问题委员会,以谢文锦为主任(谢还是其他两个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会上提出中共上海区委的改选名单,谢文锦仍被提名为13位正式委员的候选人之一。2月16日,上海区委举行改选后的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委员们进行分工,决定镇江地方的党组织划归以谢文锦为书记的南京地委领导。此时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3月24日,南京光复。当时在北伐军中工作的萧劲光,后来在回忆录中就曾提到北伐军进入南京后,他和谢文锦接头的情景。

 北伐军占领南京,使英美等帝国主义极为惊慌和仇视,他们在长江的舰队借口本国的侨民和领事馆受到“侵害”,于3月24日炮击南京,制造“南京惨案”。以谢文锦为书记的中共南京地委,立即组织和领导全市人民群众,强烈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揭露反动势力投靠帝国主义的罪恶阴谋;并在斗争中建立南京市总工会,还把全市各界、各行各业都迅速地组织起来。一时间,南京人民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迅速高涨。

 这时,蒋介石正在上海、南京等地加紧策划反革命武装政变,处心积虑地要把南京作为他在帝国主义卵翼下的反动统治中心。3月26日,他任命心腹温建刚为南京市公安局长。4月3日至5日,他在上海召开了秘密反共会议,把何应钦调到南京,频繁地进行反革命活动,南京的局势越加险恶。南京党的领导人谢文锦、侯绍裘等决定对蒋介石采取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日夜奔忙,组织领导革命群众,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4月上旬的一天晚上,谢文锦在金陵大学召开了100人左右的党团员活动分子会议,他说“暴风雨就要来了,有些人(指蒋介石)的面貌越来越清楚,我们不能再坐着不动了。在座的都是党团员积极分子,是革命的中坚力量,革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总是有牺牲的。我们不怕牺牲,我们要组织力量,和敌人对抗”。

 4月9日上午,蒋介石到南京亲自策划指挥,逮捕了在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工作的一些共产党人。晚上,中共南京地委举行各团体负责人紧急会议,决定10日上午召开南京市民肃清反革命派大会。10日上午9时,四五万群众举行大会,并游行示威,下午就遭到了反动武装的冲击。当晚,谢文锦、侯绍裘在大纱帽巷十号,主持召开中共南京地委紧急扩大会议,研究对付蒋介石反动派的具体措施,地委委员们以及国民党省市党部(左派)、市总工会等负责人,都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开得十分紧张激烈,过了午夜还未结束。翌日凌晨2时,南京市公安局侦缉队队长赵虎臣带领便衣武装50余人,突然包围了会场,谢文锦、侯绍裘等10人不幸被捕。凶残的匪徒对他们使用了极其残酷的刑罚,但谢文锦等宁死不屈,表现出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蒋介石气急败坏,密令赵虎臣杀害谢文锦等。谢文锦和他的同志们,有的被杀死后装进麻袋,有的被先装入盛有石灰的麻袋,再被刺刀捅死。最后,匪徒把烈士的遗体运到南京通济门外九龙桥上,投入秦淮河中。